1.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,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。世界科技強國競爭,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。國家實驗室、國家科研機構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、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,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。國家實驗室要按照“四個面向”的要求,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,適應我國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使命任務,多出戰略性、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,并同國家重點實驗室結合,形成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。國家科研機構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,著力解決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,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,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。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、培養人才第一資源、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,發揮基礎研究 深厚、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,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。要強化研究型大學建設同國家戰略目標、戰略任務的對接,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,努力構建中國特色、中國風格、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、學術體系、話語體系,為培養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貢獻??萍碱I軍企業要發揮市場需求、集成創新、組織平臺的優勢,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、產業強、經濟強的通道。要以企業牽頭,整合集聚創新資源,形成跨領域、大協作、高強度的創新基地,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、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,推動重點領域項目、基地、 人才、資金一體化配置,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 代化水平。各地區要立足自身優勢,結合產業發展需求,科學合理布局科技創新。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,使之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、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。
——2021 年 5 月 28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、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、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
2.現在,全國都在復工復產,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再簡單重復過去的模式,而應該努力重塑新的產業鏈,全面加大 科技創新和進口替代力度,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,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。一是要拉長長板,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,鍛造一些“殺手锏”技術,持續增強高鐵、電力裝備、新能源、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業 鏈優勢,提升產業質量,拉緊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系,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。二是要補齊短板,就是要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,在關鍵時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環,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經濟正常運轉。
——2020 年 4 月 10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
3.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,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。國家實驗室、國家科研機構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、科技領軍 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,要自覺履行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。
——2018 年 5 月 28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、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
4.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 戰略支撐,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,強化戰略科技力量,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,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、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。
——2018 年 1 月 30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
5.成為世界科技強國,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,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、研究型大學、創新型企業,能夠持續涌現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,要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。這是一項對我國科技創新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。要以國家實驗 室建設為抓手,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,在明確國家目標和 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領域,在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,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國家大型科技基礎設施為主線,依托最有優勢的創新單元,整合全國創新資源,建立目標導向、績效管理、協同攻關、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,建設突破型、引領型、平臺型一體的國家實驗室。這樣的國家實驗室,應該成為攻堅克難、引領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,同其他各類科研機構、大學、企業研發機構形成功能互補、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新格局。
——2016 年 5 月 30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、兩院 院士大會、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
版權所有: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黑公網安備23010902010291號 黑ICP備09092524號
地址:哈爾濱市松北區科技創新路2077號 電話:0451-86325967
技術支持:北京信諾誠